太阳之泪(Tears of the Sun) 8.2 |
|
版本信息:
|
影片编号:
010127 |
碟片数量:
2 CD |
影片类型:
战争 |
播放时间:
120 分钟 |
上映日期:
2003-03-07 |
出品地区:
美国 |
对白语言:
英语 |
字幕语言:
中/英 |
导演:
安东尼·福库(Antoine Fuqua) |
主演:
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
莫妮卡·贝鲁奇(Monica Bellucci)
Cole Hauser
Fionnula Flanagan
Tom Skerritt |
简介:
布鲁斯·威利斯领导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奉命潜入非洲丛林营救一名美丽的女医生(由意大利女星莫妮卡·贝鲁奇扮演),不料她坚持除非其他70名人质都得到释放,否则绝不离开,于是这场营救行动变得愈加艰难起来……影片由《训练日》的导演安东尼·福奎阿执导,索尼旗下的革命电影公司负责发行。
这次,刚刚在《哈特的战争》中塑造了一名二战军官的布鲁斯·威利斯再次披挂上阵,饰演一位忠诚英勇的美国海军下属“海豹”特种突击队的队长沃特斯。由于出色的军人素质和对命令的绝对服从,沃特斯被海军秘密授予了一项使命——率一支精干的“海豹”分队前往尼日利亚的丛林,营救一位支援当地医护工作的美国医生莱娜·康德里克斯(莫妮卡·贝鲁奇)。
在沃特斯的带领下,海豹小分队顺利地在非洲丛林腹地搜寻到了正在为当地难民们提供紧急医疗服务的莱娜医生,就在突击队员们按照命令营救她回国时,计划突然生变,莱娜坚持要把正在她照看下的70位难民一起带出边境,否则她誓死也不会离开这里。
看着坚定地选择了和自己的病人生死与共的女医生,沃特斯不得不面对他军人生涯中第一次命令和良心的冲突,是奉命强行带走莱娜医生一个人去复命?还是让自己的部队带着这几十个老老少少身染疾病的难民、走入叛军盘踞、且充满着种种未知危险的原始丛林?当军人的天职和道德发生矛盾时,哪一个更重要?
[幕后制作]
《太阳之泪》的导演是曾经执导过《训练日》的安东尼·福奎阿,凭借在《训》片中一个亦正亦邪的警察角色,丹泽尔·华盛顿领走了当年的奥斯卡影帝小金人,而福奎阿则为自己赢得了声望和信任,可能是看中了他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角度和力度,索尼公司放心地把这部预算达7千万美元的影片交给福奎阿。
对于布鲁斯·威利斯来讲,在《第六感》里尝试了一把转型的他又重新回到他熟悉的类型动作英雄上,如果本片在全球票房超过1亿,那么这部《太阳之泪》将成为他从影以来主演的第14部票房过亿影片。
在视觉特效方面,索尼公司则把大权交给了赫赫有名的工业光魔公司,负责该片电脑特技的是斯柯特·法瑞尔,他在不久前刚刚完成了斯皮尔伯格和汤姆·克鲁斯联袂合作的科幻动作片《少数派报告》。
影片拍摄完成后,两位主角的绯闻也开始漫天飞。美丽的意大利尤物贝鲁奇前不久刚和她的法国影星丈夫文森特·卡索分手,随后,就有数位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单身汉和她的名字扯上了关系,在本片赴风景如画的夏威夷取景过程中,有人目击贝鲁奇和威利斯在镜头后依然形影不离,举止亲密,伊人更是曾经挂在威利斯的臂弯上陪同他出席另外一部新片《哈特的战争》的首映礼,看来,一向对美女来者不拒的老威已经成了又一个在贝鲁奇裙下称臣的“黄金王老五”。
在本片的拍摄过程中,一位名叫迈克尔·巴比的特技替身在一次跳伞时不幸罹难。为了拍摄一个空降镜头,巴比和其他七名特技替身从高空跳下,但是由于一股意外的气流,他被吹到距离原定落地点至少300码远的海上,尽管他的同事们和剧组成员全力组织搜索,但是再也没有人找到巴比。这场意外也让整部影片的拍摄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和片名有关的花絮]
和好莱坞很多影片一样,本片在上映前的一段时间内曾经几易其名,最开始,这部影片被命名为《战争中的男人》(Man of War),并且一直以这个片名作为影片的前期宣传,但片子拍得差不多了,问题也来了,制片方考虑到在本片上映时,正好会赶上美国对阿富汗发动反恐战争的敏感时期,任何和战争有关的字眼都会让神经兮兮的美国公民们觉得异常刺眼,为了顾及公众的感受,索尼公司把片名换成了《敌对行动》(Hostile Act),后来可能又觉得这个名字不够紧张,而且没有美国电影片名里通常会使用的双关语,于是讨论后再次更换成《敌对营救》(Hostile Rescue),但是还没完,在影片正式上映前的八个月,索尼公司最终还是用《太阳之泪》作为片名,而让影迷们大跌眼镜的是,这个片名本来是准备用在让老威利斯名扬天下的系列惊险动作片《虎胆龙威》(Die Hard)第四部头上的。(来源:网易娱乐 / 作者:Annette)
观太阳泪有感——出埃及记之现代版
作者:夜鹰
耶和华说,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实在看见了,他们因受督工的辖制所发的哀声,我也听见了。我原知道他们的痛苦, 。。。我下来是要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领 他们出了那地,。。。《旧约,出埃及记》
记得最初听到这部影片片名就把它误认为是一部文艺片,但封面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的一身戎装和那张故作沧桑的老脸却又清晰的说明了其性质必是一部涉及军事题材的作品,而看到封底上的“继黑鹰坠落后最佳军事惊竦片”倒是引起了极大的兴趣,拿黑鹰坠落做噱头可以说是调足了我等观众的胃口!
其剧情其实并不复杂,大概意思是故事背景发生在尼日利亚,叛军发动政变杀死了总统并对异教徒进行种族清洗,美军按照惯例要实施撤侨行动,一小队SEAL(海豹突击队)由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率领进入西非丛林解救一名美籍意大利女医生莫妮卡·贝鲁奇(Monica Bellucci),但是撤退时目睹了叛军种族清洗的的屠杀行动后,布鲁斯·威利斯决定冒着违抗命令和违反交战法则的风险拯救难民,于是他们要穿过丛林到达喀麦隆边境才能获得拯救行动的成功,而后面又有一队全副武装的叛军为了追杀前总统的儿子而穷追猛打,步步紧逼。最后在SEAL(海豹突击队)的浴血奋战下,女医生,总统之子以及大部分难民终于在喀麦隆的边境线上得救。
作为类型片其实这又是HOLLYWOOD炒的一锅冷饭,其实其主要叙事框架又是一脉相承于西部片的经典架构,我们仔细想一下,几个各怀绝技的牛仔护送关键人物或财宝通过盗匪出没或印第安野蛮人横行的西部荒漠,历经磨难最后是剿灭匪徒获得财宝当然还可能还有爱情,这种套路的影片简直可以说多如牛毛甚至让人感到厌烦,而本片只不过将战马换作了海鹰直升机,左轮手枪换作了M4,西部荒漠也换作的西非丛林,人物由孤胆英雄或正义警探换作了SEAL(海豹突击队),又是纯粹是换汤不换药的作法。但值得注意的是似乎又不完全是西部片里的所谓的开拓精神作祟,因为没有一部西部片所宣扬的美国精神能上升为此片要表达的以救世主形象而出现的美国的国家精神,而且是通过结尾出近三分多种的异乎寻常的煽情段落赤裸裸的表达出来。所以说此片是套着军事片外衣的西部片并不准确,而我倒是觉得是用出埃及记之现代版来形容更贴切些。让我们来看一下,由莫妮卡·贝鲁奇扮演的女医生在影片中数次提到“my people”,让我想起了摩西对法老说的话:“Let my people go”,而布鲁斯·威利斯也说“GOD ALREADY LEFT AFRICA”,这些充满了宗教背景的话不仅仅因为剧情里SEAL正是要帮助同样信仰天主教的非洲人躲避灾祸,逃离种族清洗的厄运那么简单,恐怕还还有更深的含义,这些信仰天主教的非洲人现今正在遭受前所未有苦难,而拯救他们的却又恰恰是有同样宗教信仰背景的训练有素的美国军人,这些难道不是刻意的安排吗?而叛军对教堂的焚烧和杀戮似乎又让我们回到了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这在有宗教背景的西方是极其恶劣的罪行,于是美军的拯救行动又再一次套上了合法和正义的外衣,而其后看到叛军的“种族清洗”后的毅然“该出手时就出手”更是又一次谱写了米军不可战胜和英勇无敌的新篇章外又增加了美国人悲天闵人的世界警察的正义形象!“敬同一个神而救人民于苦难”,这一切不是正好符合旧约里摩西分红海而出埃及的典故吗?所区别的除了把手杖换作了现代化的军用卫星电话,把分红海换作了F18超级大黄蜂的炸弹,一旦模糊了时空的界限,我甚至看不出此片和旧约有何区别?而在仔细琢磨琢磨之后发现此片隐含着更加的赤裸一些的另一层意思,美国军人救了这些非洲人而成为了现代意义上的“摩西”,但是不要忘记摩西可后来成为希伯来人的“王”哦!?那么所谓的“十戒”会不会是美国式的“民主”呢?其实说美国是救世主并不准确,因为救世主是要被钉到十字架上面去的!?所以成为有同样宗教信仰的国家领袖才是米国的真正意图和本意吧!
最近一些日子网友对此片恶评如潮,其实其焦点就在于说此片“假大空”,为什么有此结论呢?大概是结尾处的煽情段落太过非美国化吧!再说的通俗些有些象中国电影。。。从充满感激泪水的非洲小男孩由远及近的脸部特写,和一个非洲妇女不断重复的“THANK YOU”,这些都似乎不是HOLLYWOOD常见的手法,其实仔细想来一点也不奇怪,本片其实就是美国军方的一部宣传片,列宁说过:“电影对于我们苏维埃是最重要的”,我也可以设想拉姆斯菲尔德如是说:“电影对于我们美利坚是最重要的”。我们眼中的美国优秀的战争片一提就是80年代以来以野战排和现代启示录为标志的带有明显反战意义的战争片,对战争中人性的反思,战斗的残酷,生命的价值的探讨可以说几近顶峰,但是请不要忘记越战已经离美国人已经快30年了,美国再是一个善于反思的民族也不会继续的悲天闵人下去,更何况他们不是如此。。。于是我们看到新一代越战片的出炉,首当其冲的是MEL GIBBSON的《我们是士兵》,值得注意的是其主旨不再放于对战争对错的反思和判断,而明显把焦点放到了士兵的责任方面,我们是士兵,无论美越双方的士兵都是为国而战而捐躯,作战是士兵的任务,胜利是士兵的目标。。。我们是士兵。。。多么简单的一个名字,估计现在的小学生都认识这几个英文单词,但其意义和力量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也有一首军歌叫“我是一个兵”,和《我们是士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太阳泪》正是在这种国际大环境和美国自身的小环境下的产物,我们看到当今的国际大气候是美国的扩张,试想现在处于颠峰时期的大美利坚帝国的人民谁还有兴趣看整天反思啊沉痛啊的电影呢?所以我们看问题也要本着“与时俱进”的态度,我们自己还不是在为李鸿章翻案吗?所以我认为《太阳泪》是一部思想性娱乐性都不错的美国当今主流影片!史学家克罗齐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所以历史必将为现实服务,而不符合当今历史潮流的,“必将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文革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