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e的DVDRip电影站--电影即人生,看电影即体验生活
 
电影列表 电影评论 留下脚印 后台管理 简体中文 
 
《疤面煞星》——影史上最大的混蛋 -- 《"疤面煞星(Scarface)》
美国曾经有过一项调查:你认为谁是电影史上最大的混蛋?结果《疤面煞星》中的托尼·蒙塔纳以绝对优势当选。 

1932年美国著名导演霍华德·霍克斯执导了《疤面煞星Scarface》,影片讲述的是美国禁酒令时期被有组织的犯罪团伙控制的芝加哥市发生的故事。奥斯卡影帝保罗·穆尼扮演了一位二十年代著名的芝加哥犯罪头目疤面人自崛起至暴毙的故事。这部影片随即与《小凯撒》等一系列影片一起开创了黑帮电影最初的黄金时代。1983年,布莱恩·德·帕尔玛翻拍了《疤面煞星》,编剧奥利弗·斯通只将主角从意大利人变成古巴人,故事发生的地方也从芝加哥变成迈阿密,其他的情节几乎没有变动。让人始料未及的是,影片上映之后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托尼·蒙塔纳成为人们口中经常出现的名字,他在片中叼着雪茄手持冲锋枪的造型也被人们津津乐道,甚至欧洲都有他的崇拜者。

奥利弗·斯通的编剧一向以渲染暴力和种族主义出名,《疤面煞星》这样的题材交给此人制作,其结果可想而知。这部长达170分钟的影片风格写实,粗犷,对暴力场面毫不避讳,甚至出现了用链锯杀人的情节,而fuck一词被史无前例的使用了165次。布莱恩·德·帕尔玛是想通过这部大制作电影写就一部黑帮的史诗,虽然以影片质量来看《疤面煞星》并未能超越《教父》这样的经典黑帮片的地位,但片中塑造的托尼·蒙塔纳却真正成为了影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物。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是当时的阿尔·帕西诺。虽然在《教父》中的迈克尔让帕西诺一举成名,但是在70年代后期和80初期,帕西诺遇到了表演生涯的第一个低谷,《热天午后》之后的一系列的影片都默默无闻,他急需一部电影回到一线明星的行列。就在这时,他接到了《疤面煞星》的剧本,一个伟大的角色就此诞生,帕西诺也重回顶点。 

在此评论阿尔·帕西诺的演技实在是一件多余的事情,但是每一部有他出演的电影都无法回避也是他的表演。帕西诺本身就带有那种黑暗世界的王者气质,《教父》中的迈克尔,《情枭的黎明》中的里卡多,《魔鬼代言人》中的撒旦,每一个看过他的眼神的人都会为那种气质和力量所折服。蒙塔纳无疑又是帕西诺可以发挥到极致的角色,这个粗俗,冲动,贪婪,野心勃勃,却又不失义气和亲情的复杂人物在他的手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影片一开始就是一个长达一分钟的特写镜头,初到美国的蒙塔纳就将身上所带有的各种气质鲜明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而全片最后的一场枪战中,帕西诺的充满血性的目光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匹困兽犹斗的狼。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帕西诺近乎疯狂的表演,这部电影是否还会像现在这样让我们久久难忘。 

说了这么多幕后的故事,再回到影片本身来。1980年,卡斯特罗开放港允许古巴人去往美国探亲,而实际上是把反对他的政治犯和有前科的不良分子送往美国,在这一批人中就有小混混托尼·蒙塔纳和他的伙伴曼尼。在难民营中等待绿卡的时间里,蒙塔纳就为毒枭弗兰克杀死了前古巴官员,他满以为这样的功劳足以让自己在出去之后等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可事实上离开了难民营,蒙塔纳和曼尼只能在小餐馆中洗盘子维持生计。一天的疲劳过后,蒙塔纳望着霓虹闪烁的街道,喃喃道:“美国应该是遍地黄金。”他在古巴坐过牢,受过集权政府的苦,来到美国就是为了可以在一个自由的国度打拼,创造自己的未来。可眼前的境遇让他失望透顶,也更加激发了蒙塔纳要有所作为的野心。 

终于有一天,二人接到了弗兰克的任务,去与一批哥伦比亚人进行毒品交易。哥国人妄图黑吃黑,但蒙塔纳死里逃生,拿到了毒品和钱。这种英勇的举动使他博得了弗兰克的青眯,蒙塔纳成为了弗兰克的得力助手。胆大,有能力,不怕死,蒙塔纳性格中激烈的一面让他成功的溶入到这种黑暗的工作中,这也是他最喜欢的方式——直接而有力。这一时期他看上了弗兰克的女人爱薇拉,并且大胆地向她表明了爱意,却遭到艾薇拉的轻蔑回应:“我不和小混混上床。”他不顾脸面的对艾薇拉示好,尽管暴露出自己出身社会底层所固有的粗鄙之气,但偶尔也能博美人一笑。面对爱薇拉的侮辱,蒙塔纳并没有感到愤怒,相反他坚信自己有一天会高踞人上。 

在捞到了第一桶金之后,蒙塔纳找到了分别多年的母亲和妹妹,他不想让家人过艰辛的生活,想靠自己的努力养活她们。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是靠什么发的财,坚决地将蒙塔纳扫地出门。就像《教父》中的西西里人一样,蒙塔纳有着很强的家族感,尤其是对妹妹吉娜关怀备至。在他黑色的人生中,吉娜是唯一纯洁无瑕的明灯,让他有一种亲切的归属感。他想让她过少日子,和银行家之类的人结婚,不沾染一点邪恶。当曼尼对吉娜产生好感时,蒙塔纳凶狠地让他离吉娜远一点,并说“你配不上她”。蒙塔纳自己的一生与罪恶脱不了干系,在吉娜身上,他要塑造一个完美的妹妹,可是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之下,哪里有真正的纯洁之地?也正是由于对妹妹的过分保护,也造成了兄妹之间隐隐的裂痕。 

蒙塔纳事业终于有了一点起色,但是他逐渐看出弗兰克并非有大志之人,这与自己的庞大野心是不相容的。在一次与玻利维亚毒枭索萨的交易中,蒙塔纳终于显示出了自己独断专行的一面,擅自揽下了大宗的毒品,这让他与弗兰克的矛盾加剧。弗兰克意欲先下手为强,却被蒙塔纳逃脱,最终死在蒙塔纳枪下。事实上,蒙塔纳虽然不满弗兰克的不思进取,但是如果不是遭到背叛,他是绝对不会杀死自己的老板。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不会背叛同伴。“有种的人才配下命令”,这是蒙塔纳信奉的教条,一切凭实力说话。所以要做成事,就一定要有实力,而获得实力,就要有胆去拿。从一个古巴小混混做到迈阿密毒王,他靠的就是这种草根阶层简单的逻辑支撑着自己一步步地向上爬。 

坐拥巨大财富,手下势力强大,娶到了心仪的女人,蒙塔纳的生活似乎成为了他想要的样子。但是就像艾薇拉所言,蒙塔纳就是一个暴发户,迅速的成功让他很快的迷失了自己。他泡在巨大的浴缸中与艾薇拉和曼尼的那一场戏显示了他的迷茫。他不停的抱怨着,社会腐败,妻子吸毒、无所事事,兄弟不得力。他拒绝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迷失在孤独的自我中,只相信自己,只靠自己。后面的一个广角镜头,蒙塔纳独自一人躺在浴缸中喃喃自语,富丽堂皇的巨大房间,似乎也容纳不下这个男人的疯狂与寂寞。 

一次失败的交易,让蒙塔纳陷入了与警方的纠缠,为了摆脱困境,他答应索萨做掉一个缉毒官员。临行前的一次晚餐上,阿尔·帕西诺再一次为我们展示了其招牌式的独白。在喝醉了酒和艾薇拉吵翻之后,蒙塔纳面对着高级餐厅里的食客们尽情地发泄了自己的愤怒。在这个率真的坏蛋眼中,什么道德,荣誉,正义,都是狗屁,全是人们为了突出自己存在的合理性而虚伪地创造出来的。上流社会充满了伪装,谎言,却把蒙塔纳这种敢于表露直接出人性的人成为坏人,蒙塔纳感到可笑和轻蔑。“你们需要我这样的人,指着我骂我是坏人,这会让显得你们好。”不可否认,蒙塔纳说出了真相,至少是真相的一部分。“给这个坏人让路。”摇摇晃晃的蒙塔纳走出餐厅,留下一个让人心碎的背影。这一场戏完全要归功于阿尔·帕西诺炉火纯青的演技。《闻香识女人》中洗涤灵魂的辩护,《挑战星期天》中激动人心的赛前鼓励,《魔鬼代言人》中极具蛊惑的质问,似乎帕西诺演一部电影的目的就在于在某一时刻爆发,用尽全身的感情去冲击你的思想。无论是何种角色,他都能准确地把握住其最本质的一面,并通过传神的演技,瞬间就成为角色精神的代言人,向我们展示出发自内心的呐喊。 

影片最经典的场面出现在纽约,蒙塔纳开车跟随着缉毒官员,索萨的手下坐在一旁要引爆官员车下的炸弹。蒙塔纳看到了车上的两个孩子,于是对着身边的混蛋破口大骂:“你当我是什么?你以为我会杀妇孺吗!”然后他掏出枪打爆了那人的脑袋。这一刻的蒙塔纳身上闪现出的是人性,也正是这一点人性,让他招来杀身之祸。黑暗世界本身就是一个不容许参杂人性的地方,那里只需要利益。你要做人,就干脆不要进来,进来了,就必须舍弃人性,否则,你绝对要出局。这是蒙塔纳悲哀的地方,他骨子里只是一个小混混,即便高高在上,却仍然不能明白自己身在何处,不知道该怎样处事才能继续坐在这个位子上。他没有大佬的气度,没有政治家的阴险,没有黑帮的狠毒。一切都注定了,他的成功只是短暂的,他的能力无法掌握这个复杂的世界。诚然,他不缺乏勇气和梦想,但他拥有的也仅仅是勇气和梦想。 

蒙塔纳的世界终于崩溃了,妻子离他而去,好友曼尼也因为和吉娜相爱被他冲动杀死,计划失败的索萨必然要向他寻仇。托尼·蒙塔纳迎来了悲剧的终结。此时的蒙塔纳是如此的疲惫,混乱,悲伤,但是他唯一没有丧失的就是勇气。面对无数的杀手,他就像当年一样拿起了枪,“你们碰到头号硬汉了”,他如此叫嚣道。鲜血与烟雾中,身中数弹的蒙塔纳站立不倒,他是有种的男人,怎么会死在一群小喽罗手中。阿尔·帕西诺将人物最后的疯狂演绎的登峰造极,那种嘶哑的叫喊,神经质的挥舞手臂,要喷出火来一样的眼神,这简直就是一匹面对着疯狗的独狼。无论如何,蒙塔纳还是死了,倒在了“世界属于你”的灯饰之下。一个小人物的传奇结束了。 

很长时间以来,1983年的《疤面煞星》都被当作黑帮片的经典之作,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影片的话,不难发现很多赞誉都未免言过其词。就拍摄手法来讲,布莱恩·德·帕尔玛并没有什么高明的招数,影片的流程是平铺直叙,没有设置精彩的桥段,镜头的运用也是中规中矩,色彩上也以黑帮片常用的深色为主,仅蒙塔纳得意之时有过几场色彩明亮的室外戏。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有过蒙塔纳的几个特写,都是表现他的愤怒,音乐也骤然紧张。这有限的几个特写虽然不算高明,但却给了帕西诺充分的表演时间,那种能杀人的眼神让人过目不忘。不管怎么说,客观上这部电影影响了后面的一代黑帮影片,在80年代的港台片中也不乏这部作品的追随者。一代黑帮传记式影片的擎旗者,《疤面煞星》当之无愧。 

本片的所谓“经典”之处,莫过于对托尼·蒙塔纳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奥立弗·斯通修改剧本的时代背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自身对于时事政治的偏好。蒙塔纳就是这样一个时代的代表,怀着“世界属于你”的梦想,从小地方来美国打拼,结果在时代的大潮中湮灭。托尼·蒙塔纳,一个可爱的混蛋,值得我们为他让路。
-- 2007/8/26 23:08:14 by himrlee  [关闭]
 
Design By HeHe 2006.10.6 浙ICP备1404122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