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He的DVDRip电影站--电影即人生,看电影即体验生活
 
电影列表 电影评论 留下脚印 后台管理 简体中文 
 
《飞向太空》:灵魂深处的迷幻之海 -- 《"飞向太空(Solaris)》
作者:阿摩 来源:网易娱乐

  史蒂芬·索德伯格是我喜爱的一位电影导演,虽然他那部翻拍片《十一罗汉》和回归独立制作精神的《正面全裸》实在让我很失望,但夺得奥斯卡大奖的《毒品网络》确实大显这位电影奇才的灵气与实力,因此,对于这位电影顽童初涉科幻题材并且又是挑战精典的翻拍片《飞向太空》便很期待。

  《飞向太空》改编自著名波兰科幻小说作家斯坦尼斯洛·兰姆的同名科幻小说,早在1972年,俄罗斯杰出电影艺术大师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就已经把它搬上了银幕,资料上说,塔柯夫斯基的《飞向太空》“彻底拒绝了一般意义上对科幻电影的类型归纳,创造出一种无法模仿的科幻电影。”关于老版的评价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小说本身已经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老塔的版本更是充满了内省和对灵魂的诘问。该版本诗意盎然,有个场景,男女主人公因失重而漂浮,仿佛夏加尔的画中人似,半空飞舞,堪称影史经典。”面对这样的高度,不由得替索德伯格捏了把汗。

  本想找到老塔的版本后再来欣赏索德伯格的翻拍版《飞向太空》,无奈始终觅而不得,只好先看新版了。

  严格说来,索德伯格的这部片子只有五位演员,大部分场景发生在宇宙中的太空站,除了太空站这个非常具有科幻特征的元素外,整部片片还真不象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幻片,更象是一部具有哲学探索精神的心理悬疑片,关于死亡,记忆,爱,悔恨,以及恐惧。

  太空站的地板、舷梯、间壁上为什么血迹斑斑?打电话求援的古巴里安为什么自杀?他那仅有几岁的儿子为什么会出现在太空站?太空站幸存的两位科学家为什么举止怪异?前来调查的心理学家克里斯为什么会在太空站遇见早已在十年前自杀身亡的妻子芮亚?而芮亚又为什么会在太空站里一次次死而复生?太空站发生的一切神秘事件都与Solaris星球有关,实际上,人类科学家生活的太空站正是日夜围绕着这个液体星球旋转,Solaris星球中蕴藏的神秘能量可以将地球人类对自己的过往回忆转变成一种物质现实,虽然这种物质现实的分子结构与人类有着巨大的差异,虽然,沉溺于回忆中的回忆者会因此成为自己回忆的受害者,但是,Solaris的存在,似乎给人们带来了一次修补记忆、重拾过往的机会,这是一种怎样的诱惑?面对诱惑的人类会处于一种怎样的迷幻?一个个的悬疑在缓慢的节奏中渐次展开,也让观者在缓慢的节奏中不由自由地拷问自己:你的心底深处是否也曾期待过Solaris?你的灵魂深处是否正隐藏着这样一处迷幻之海?

  索德伯格的这部片片在摄影和音乐上很有特色,太空站循环往复的走廊本身就象一个个迷宫,而太空站冰蓝冷酷的金属环境,也与地球场景中的氤氲温暖光影形成了鲜明对比。索德博格自己化名“皮特·安德鲁斯”担任本片的摄影师,用影像更加准确地阐释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本片的音乐以电子音乐为主,与片片配合得天衣无缝,如果不专注聆听,也许很难意识到音乐在片中的存在,但电子音乐异常奇幻的表达,恰到好处地喧染了片中的惊悚气氛。

  乔治·克鲁尼在本片中的表演倒是中规中矩,只是他的自身气质距离心理学家似乎还有不小的差距,也许索德伯格选中他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片中需要表达的爱情元素。饰演年轻科学家斯诺的杰瑞米·戴维斯的表演不错,他赋予角色的奇怪语气、繁复夸张的手势、迷离茫然的眼神,很好地表现了片中所需要这一角色的神经质。但奇怪的是,我认为片片中最诡异的角色并不是杰瑞米·戴维斯,而是女主角芮亚,饰演芮亚的娜塔莎·麦克艾霍恩乍一看真象翻版的梅丽尔·斯特理普,而且更年青,更消瘦,更优雅,更美丽,跟怪异真沾不上边。我看第二遍的时候猛然发现,娜塔莎·麦克艾霍恩的眼仁太少眼白太多,即使她是含情脉脉地盯着你,你也会忍不住汗毛竖立。哈哈,一己之见,莫怪莫怪。
-- 2003/3/20 00:34:10 by 阿摩  [关闭]
 
Design By HeHe 2006.10.6 浙ICP备14041222号-1